你的位置:意昂注册 > 业务范围 >

1959年庐山重逢,毛主席问:当初为何要走?贺子珍的回答引人泪奔

  • 发布日期:2024-08-23 22:15    点击次数:73
  • 钱希均晚年谈到贺子珍,语气中总是充满惋惜,她说:“贺子珍人很聪明,可性情太犟了,谁会料到后来的变化。她还是太年轻了,想不了这么多,顾不了这么多!我们当时都太年轻了!”

    钱希均没有说错,贺子珍当年执意要离开延安,原本是为了天长地久,最后却失去了曾经的拥有。贺子珍万万没想到,自从离开延安后,她余生只跟毛主席见过一面,而去苏联可能是她一生中最为后悔的一件事。

    1979年6月,贺子珍被全国政协增补为政协委员。当上海市委领导把这一消息告诉贺子珍后,贺子珍非常高兴,她对身边的医护人员说:“我还要继续工作,要为四个现代化出力,你们要帮助我恢复健康,我也要同你们一起努力把身体搞好。”

    不久,贺子珍第一次向组织上提出了三个要求:我要去北京,我想去看看天安门,我想去瞻仰毛主席的遗容。贺子珍的要求很快被中央批准,中央还派出一架专机来到上海将她接到北京。1979年9月8日,坐在轮椅上的贺子珍,在女儿李敏、女婿孔令华等人的陪同下,来到毛主席纪念堂。

    多少个日日夜夜,贺子珍一直渴望能再次见到毛主席,如今终于来到北京,可两人却是阴阳相隔。来之前,医生一直提醒贺子珍要注意控制情绪,也告知李敏要控制瞻仰毛主席遗容的时间。

    在向毛主席汉白玉坐像敬献花圈时,贺子珍已经极力控制情绪,可当真正看到水晶棺里毛主席的遗容时,她再也控制不住,失声痛哭……

    那一刻,贺子珍一定想起20年前跟毛主席最后一次见面的场景。1947年8月,贺子珍带着女儿李敏登上了回国的火车,来到哈尔滨生活。次年,贺子珍跟随机关来到沈阳。不久,贺怡来到东北休养,姐妹俩时隔十几年再次见面,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

    期间,在贺怡的极力劝说下,贺子珍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夹在李敏的信中。信的大概内容如下:

    “我已经回到国内了,身体情况不太好,还在休养,也参加了一些工作。我离开中国9年,对于国内现在的情况不太了解,我要通过工作来了解情况……我在苏联期间,什么都要自己做,什么都要干,比长征还要苦。”

    信件发出后,贺子珍没有收到毛主席的回信。1950年初,组织上安排贺子珍来到上海休养。在上海,贺子珍见到了兄长贺敏学。兄妹再次相逢,自然高兴不已,两人从十多岁开始走上革命道路,经历了生死考验,如今他们亲眼看到了新中国的诞生。

    这一年,毛主席给贺子珍回了一封信:“娇娇在我身边很好,我很喜欢她。望你保重身体,革命第一,身体第一,他人第一,顾全大局,多看看社会主义建设。”显然,这封信宣告贺子珍回到毛主席身边生活的愿望,彻底破灭了。

    从此,贺子珍的身体每况愈下,经常一个人坐在房间里发呆。1954年9月的一天,贺子珍在贺敏学家中休养,她偶然打开收音机,听到毛主席用那湖南韶山口音正在宣读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开幕词。

    贺子珍顿时呆住了,她对毛主席的声音太熟悉了,这给她带来了深深的刺激。那天广播里把毛主席的开幕词播了一遍又一遍,贺子珍则听了一遍又一遍。第二天早晨,嫂子李立英发现贺子珍呆坐在椅子上,已经神志不清,而收音机也因为开了一夜烧坏了。

    贺子珍终究还是病倒了,贺敏学将她送到医院治疗。因贺子珍不肯配合医生,贺敏学只能向毛主席报告。得知贺子珍病倒的消息,毛主席在女儿李敏面前流下了泪水,他深知贺子珍生病的原因。

    这该怎么办呢?毛主席只能派李敏去上海探望,并将自己的一封亲笔信带去。信中,毛主席劝说贺子珍要注意身体,遵从医嘱,按时吃药,多休息,不要抽香烟了,并请贺敏学和李立英多帮忙照顾。

    毛主席的关心如同“一剂良药”,加上李敏在身边照顾,贺子珍开始按时吃药休息,身体情况有了好转。此后,李敏成为毛主席和贺子珍之间的传话者。每当李敏去上海探母时,毛主席都亲自叮嘱她一些事情,还提前备好北京的一些特产。

    同样,李敏每次回京时,贺子珍总是大包小包地让女儿带上上海的时鲜蔬菜,给毛主席尝一尝。春来秋去,时间转眼来到1959年,贺子珍已经回国12年了,已经50岁的她日夜期盼能跟毛主席见面。

    当年7月,中共中央在庐山举行会议,史称“庐山会议”。毛主席提前上了庐山,而贺子珍早在1958年就已经来到江西南昌休养。之所以来南昌是有原因的,一是江西副省长方志纯的妻子朱旦华原是毛泽民的妻子,朱旦华跟贺子珍来往密切;二是江西省委第一书记是杨尚奎,也是贺子珍的老战友,他多次邀请贺子珍来江西休养。

    除此之外,还有更深一层次的原因,江西是贺子珍的故乡,她从少年时代开始,曾在这里浴血战斗了多年,对这里充满眷恋。江西省委对贺子珍非常重视,安排她住在距离省委招待所不远处的一处幽静安全的小院子里,还给她配备了厨师、秘书,甚至指派了专职医生、护士。

    贺子珍没想到,一位井冈山时期的老战友的到来,打破了宁静的生活,让她在时隔22年后跟毛主席再次见面。1959年6月29日,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夫人曾志跟丈夫上了庐山后,专程前往180号别墅(即美庐别墅)拜访毛主席。

    曾志跟毛主席也是老战友,一上庐山就来拜访毛主席有一个重要原因,她在南昌跟贺子珍见了面。一见面,曾志就说:“主席,来庐山的庐山,我去看望了你非常熟悉的人。”“谁啊?”毛主席一脸疑惑。

    曾志没有继续隐瞒,直接回答道:“我路过南昌的时候,专门绕道去看望了贺子珍。”毛主席先是一愣,沉默一会儿问:“她现在怎么样?还好吧?”曾志立即把贺子珍的情况详细告知,毛主席又是长时间沉默。

    毛主席此前就很关心贺子珍的情况,如今听到老战友的介绍,几十年前战斗岁月的往事再次涌上心头,他叹息了一口气说:“我们到底是10年的夫妻啊,你去同汪东兴谈谈,看看能不能安排跟她见一面。”

    据曾志在回忆录中描述,她将此事告知汪东兴后,汪东兴深知这件事必须保密,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于是,汪东兴找来方志纯和杨尚奎商议,最终决定由杨尚奎夫人水静和朱旦华一起下山去南昌,将贺子珍接到庐山。

    7月7日傍晚,水静和朱旦华来到南昌三纬路贺子珍的住所。贺子珍当时刚吃过晚饭,拿着蒲扇坐在院子里乘凉,看到水静和朱旦华来了,她格外高兴。在来的路上,水静和朱旦华已经商量好了,就以省委请贺子珍上庐山纳凉为理由,邀请她上庐山。

    三人聊了一会后,水静率先说明来意,她说:“大姐,南昌现在天气太热了,你身体也不太好,省委请你去路上纳凉,那里比较凉快。”说完,水静对朱旦华使了一个眼色。朱旦华立刻明白用意,她说:“大姐,省委领导在庐山上开会,我们就是受他们委托来接你了。”

    贺子珍没有一点怀疑,表示听从组织的安排。7月8日下午,贺子珍跟着水静、朱旦华上了庐山。事情比想象中顺利,贺子珍住进了提前安排好的住处。晚饭过后,水静在贺子珍休息后,来到180号别墅向毛主席汇报。

    毛主席说:“这两天你要陪着她,不要让她跑到外面来,其他事情等我的安排。”7月9日上午,水静接到通知:晚上乘坐杨尚奎的专车将贺子珍送到180号别墅,一切都安排好了,不会有警卫拦截。

    当晚9时,水静陪同贺子珍乘车来到180号别墅。平时外面都是警卫,当晚却一个都看不到,水静和贺子珍下车后径直走进一楼客厅,毛主席贴身卫士封耀松早已在等候。很显然,封耀松已经知道了今晚他的任务。

    看到水静和贺子珍来了,封耀松连忙将她们引导上了二楼。封耀松先是让水静在楼梯旁值班室等待,他推开一旁房间的门,让贺子珍独自进去,之后关上门也来到值班。就这样,贺子珍和毛主席分别22年后,在庐山重逢了。

    贺子珍一进房间,便看到毛主席从不远处的沙发上站了起来,此刻正对她微笑着打招呼。毛主席先是请贺子珍坐下,又倒了两杯茶,放在面前茶几上。贺子珍愣住了,她万万没想到跟毛主席以这样的方式再见面。

    贺子珍失声痛哭,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毛主席也很伤感,22年了,遥想跟贺子珍在一起的10年是革命最艰难时刻,而贺子珍在长征途中遭遇敌机轰炸差点牺牲。毛主席语气温和地说:“我们见面,你不说话,老哭,以后见不到了,又想说了。”

    贺子珍哭得更厉害了,毛主席又问:“这些年你过得怎么样?身体还好吗?”贺子珍情绪平复了一会后,抬头打量了一下毛主席,回答道:“我现在很好,倒是你的身体不像以前了。”毛主席笑了:“老喽,我都66岁了。这些年太忙了,比当年打仗还要忙。”

    说完,毛主席似乎又想到了什么,询问贺子珍在苏联9年的生活情况,还问道:“当初你为什么一定要走呢?我打电话给谢觉哉等同志劝你,你就是不回头。”

    这个问题问完,毛主席脸上露出悲伤的神情。贺子珍眼泪又止不住流了下来,哽咽着回答:“都是我不好,我那时太不懂事了……”两人这次见面谈了一个多小时,没有相拥而泣,结束时也没有握手告别。

    第二天,贺子珍被悄悄送下庐山,两人这一别便是永别。事后,曾志问毛主席跟贺子珍见面的情况,毛主席说:“不行了……说着说着就乱了,答非所问。”从庐山下来不久,刚参加完李敏婚礼的毛主席接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贺子珍再一次病倒了。

    毛主席立即派李敏南下探母,跟当年让女儿带着亲笔信前去上海一样。毛主席亲自给李敏准备行李,还让她带去两筐梨子,叮嘱她一定要耐心照顾母亲。李敏很顺利的完成任务,在她的精心照顾下,贺子珍身体情况有很大改观。

    值得一提的是,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贺子珍从级别上只是厅局级,但组织上考虑她的身体情况,每月给她发280元补贴,外加每天2两猪肉。贺子珍在南昌生活了近5年时间,1963年回到上海。

    事实上,自从庐山一别后,毛主席依旧关心着贺子珍情况,每次李敏从上海归来,他总是详细了解贺子珍情况。在李敏看来,父亲对母亲的感情一直很深,没因时间而减弱,有一件事就是最有力的证据。

    时间来到1976年8月,毛主席进入病危状态,因种种原因李敏无法来到父亲身边。一次,李敏从组织内部得知消息,父亲刚被抢救回来,她不顾一切来到中南海。李敏女儿孔东梅在书中描述了母亲跟外公最后一次见面的场景。

    毛主席当时躺在床上已经无法说话,身上插满了用于治疗的各种管子。看到女儿来了,毛主席朝她抬起来手,李敏赶紧走上前紧紧握着父亲的手。看到父亲病成这个样子,李敏眼泪又要流下来了,但她竭力忍住。

    毛主席以极其微弱的声音说:“娇娇,你来看我了,你怎么才来啊?”李敏无言以对。就在李敏即将离开时,毛主席朝她比了一个手势,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连成一个圆圈,还说了一句话。

    用毛主席说话声音太小,李敏没有听清,至于手势的用意,她很久后才知道。毛主席这是在向她询问贺子珍的情况,因为贺子珍的小名叫“桂圆”。1976年9月9日凌晨10分,毛主席与世长辞。

    消息传到上海后,贺子珍起初比较冷静,只见她在房间里来回走动,嘴里不停地说:“主席的身体不是一直很好吗?怎么一下子就走了?”贺子珍充满自责,她后悔每次女儿来看望她时,没有叮嘱女儿让毛主席多注意身体。

    贺子珍还是崩溃了,一连哭了好几天。因无法去北京参加追悼会,贺子珍在家中自设灵堂,朝着毛主席画像深深三鞠躬。从1947年贺子珍回国,到1979年被增选为全国政协委员,社会上没有一点关于她的消息。

    1979年贺子珍瞻仰毛主席遗容结束后,中央考虑她身体情况,就安排她住在北京301医院。1981年,贺子珍回到上海,这里是她人生的最后一站。

    1984年4月19日,贺子珍在上海病逝,享年75岁。贺子珍病逝后,中央领导都送来花圈,她的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一号室。

    发布于:天津市



    Powered by 意昂注册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